笔趣啊

笔趣啊>奋斗在洪武元年 > 第467章 有这种老丈人简直就是本官之耻(第1页)

第467章 有这种老丈人简直就是本官之耻(第1页)

杨少峰顿时大为不满的翻了个白眼。“小婿怎么就胡说八道了?”“榷场里,大明商贾的东西卖的死贵。”“番商的东西倒是不贵,但是对于老百姓而言又没什么用处。”“百姓们自然只能去城关市场买常用且便宜的东西。”“关键是城关市城离家还近。”大明商贾的东西卖的死贵?瞧着振振有词的杨少峰,朱皇帝也陷入了沉默。一套茶具九十九贯钱,也确实不便宜。倘若自己是普通百姓,大概也是不会来榷场买东西。不过,这狗东西说的城关市场又是怎么回事?得去看看。要是好的话,就让其他州县也抄作业。正当朱皇帝琢磨着让其他州县也来登州府抄作业时,税课里的一众书吏们也把当天的税额都整理了出来。“今天还行。”杨少峰把书吏们整理出来的报表递到朱皇帝手中,笑道:“没有什么太大额的交易,但是今天的奢侈品交易比较多,商税有一万五千八百余贯。”朱皇帝当即就瞪大了眼睛:“多少?”一万五千八百余贯?商税?仅仅只是商税?正当朱皇帝震惊于一万五千八百余贯这个数字时,马皇后却望着杨少峰问道:“贤婿,你说的那个奢侈品,是什么意思?听着就感觉很贵?”杨少峰不禁大为佩服。瞧瞧人家马董,看问题就是一针见血,不愧是本官的丈母娘。再瞧瞧旁边那个只知道震惊于钱数的土鳖。呵。有这样儿的老丈人,当真是本官之耻!杨少峰一边在心里疯狂吐槽,一边对着马皇后拱手拜道:“回岳母大人的话,所谓奢侈品,就是百姓基本用不到的东西。”“普通百姓用不到,但是真舍得花钱也不是不能买的,就定义为普通奢侈品,在榷场当中的定价算是比较高的。”“若是一般人倾家荡产也买不起,定位就是顶级奢侈品,价格一般会高到难以想象。”“像是宁阳县出的玻璃茶具,定位就比较低,连普通奢侈品都算不上。”“而榷场针对这些奢侈品,有一项专门的奢侈品税,税率在三成到五成之间。”“要是再算上商品到登州府之前报关的关税,以及正常收取的商税,奢侈品的总税率可能会达到八成。”被杨少峰这么一说,原本还感觉没什么的马皇后顿时也大为震惊。“这么高的税率……”马皇后皱着眉头说道:“商贾们还愿意来榷场,那其中的利润到底得有多少?”朱皇帝更是杀气腾腾的说道:“咱总算明白为什么要重农抑商了,这些商贾,嘿嘿……”杨少峰道:“岳母大人不妨想一想,顶多就是几百文钱的玻璃茶具,拿到榷场来卖的价格却是九十九贯钱一套。”“一斤米才几文钱,一斤面也不过是几文钱。”“九十九贯钱,哪怕是收了五成的奢侈品税,再收取一成的商税,最后还能剩下接近四成的利。”“当然,这个账可不是这么算的。”“因为宁阳县的玻璃工坊是归宁阳县衙所有,给工人开的工资也足够高,所以最后剩下的可能也就是不到三成。”“这三成里面有两成是留在县库,一成交到国库。”“留在县库的两成当中又有一半是进了小婿的口袋。”合着卖一套玻璃茶具,你个狗东西就进账十贯钱?只是这么一算,朱皇帝的心里就大为不爽。朱皇帝气咻咻的瞪了杨少峰一眼,怒道:“也不怕撑死你个混账东西!咋的,你要把天底下的钱财都弄回你宁阳县啊?”杨少峰顿时也怒了:“岳父大人说这话,可就真是冤枉小婿了。”“毕竟登州这边收取的五成的奢侈品税和那一成的商税全都是归到国库的。”“而宁阳县留下的三成里又有一成交到国库,一成用来修桥铺路、维持养济院、慈幼局和县衙的正常运转。”“而且还要给玻璃工坊的那些工人们开工钱。”“毕竟宁阳县的百姓都是些穷鬼,小婿也是想让他们过得稍微好一点儿。”“即便是小婿留下的那一成,里面也有一半是给岳父岳母留着的,又不是小婿一个人独吞。”随着杨少峰的话音落下,马皇后也点了点头,说道:“贤婿给咱们留的那半成,在我这里。”朱皇帝直接哑火。原来国库拿了七成,这狗东西还额外给咱留了半成?那没事儿了。不过,这狗东西说的奢侈品既然能收那么高的税,那咱是不是应该让户部和礼部联手弄一个奢侈品名单出来?……自打离开榷场之后,杨少峰就一直高兴的想要唱歌。毕竟能给老登添堵的机会并不多。而今天这趟榷场之行不仅成功给老登添了堵,同时还能借着老登之手去折腾朝堂上的官老爷们,让他们开始琢磨奢侈品和商税的税率问题。简直就是完美。只是在回到登州府衙时,朱皇帝却忽然问道:“你跟着说说,城里的乞丐都哪儿去了?”杨少峰微微一怔,问道:“乞丐?”朱皇帝嗯了一声道:“对,乞丐呢?”“咱从到了宁阳县的那天起就一直在好奇,为什么宁阳县里没有乞丐?”“还有登州,登州府城里竟然也没有乞丐?”“这事儿明显不太正常。”这世上是不可能没有乞丐的。就算朝廷和官府再怎么用心,也总有些人没办法耕种做工,又或者是不愿意耕种做工。从京城到宁阳县,再从宁阳县到登州府,朱皇帝这一路上可没少见到乞丐。凭什么宁阳县和登州府就没有?杨少峰却笑着答道:“回岳父大人,小婿因为看不得那些乞丐们受苦,所以年龄太小的安置到慈幼局,年龄太大的就安置到养济院。”“至于年轻力壮的,就全部扔到工地上去做工。”“要是缺手缺脚的,就看着能不能安排到哪个工坊去做工。”“该给户籍的给户籍,该分地的分地,该给工钱的给工钱。”“反正都有地方安置他们。”所以,其他州县的官老爷们到底在干什么?他们对得起咱给他们的俸禄吗?:()奋斗在洪武元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